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对月谈诗邀雅士 奉献人间一盏香

Http://www.linlantea.com 编辑者:fangran 来自于:中国乡村杂志社 发表时间:2011/5/7
 

                             记林兰名茶厂厂长刘友林

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zgxc56.com/shownews.asp?id=116&BigClass=人物风采  发布时间:2009-5-9

                     

 
    清明节前夕,记者慕名到达林兰名茶厂时,不禁被眼前的美景迷醉了:到处是山脉绵延,群峰竞翠,诸峰环列,溪河纵横;西有龙潭峡谷,苍松挂壁,幽潭飞瀑相连,蔚为壮观;漫山红花争艳,绿茶飘香,细听青风吟曲,流连不知归处。
 
云气兰风育瑞珍,
经承陆羽制精英。
银毫翠叶春光泛,
玉盏清泉晓雾蒸。
味润诗喉吟句雅,
香浮书案觉身轻。
国评特奖传中外,
赢得金杯共月明。

   “长岭兰芽”系安徽省岳西县林兰名茶厂历经十余年自行研制的独家产品。其形平扁,芽梢稍弯,似月牙形,芽头肥壮,色泽翠绿。特级兰芽提采单芽,成品芽梢稍弯,状如龙牙,又似兰芽初出。一级兰芽提采一芽一叶,成品则宛若啼春雀舌,又似兰苞未放,泡入杯中,薄雾呈祥,碧芽上下沉浮,如仙女凌空起舞,秀丽多姿。最后缓集于杯底,叠而不乱,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其汤色明绿,嫩香文雅,滋味鲜醇,细品之两腋生风,有飘然若仙之感,久饮之,健胃提神,有养生延年之效。 


  
林兰名茶厂的茶园分布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高山深坞之中,这里土壤深厚肥沃,酸性适度,气候湿凉,光照适度,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属国家级名茶生产基地。长岭兰芽茶的品质优异不仅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茶树也历年施用经发酵处理过的菜籽饼肥和农家肥,杜绝使用化肥、农药;其炒制更是采用自制的获国家专利并填补国内空白的连续自动制茶机械,芽叶自行均匀翻动、运转,不会损伤芽叶,且科学地进行透气、散热,克服了目前市场上茶机杀青后热叶堆积,烘干时不透气等缺点,又无手汗污染,从而形成长岭兰芽茶色、香、味、形俱佳的品质特点。

    2003年6月,“长岭兰芽”茶通过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检测,属无公害绿色饮品。在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第五届“中茶杯”特等奖、第六届“中茶杯”一等奖、第七届“中茶杯”特等奖及金奖。
 
少年辍学愧空囊,
唯羡文章翰墨香。
烟酒与吾缘分浅,
诗书共我感情长。
名茶细品神尤爽,
雅聚欣联句亦芳。
叮咛诸儿勤砺志,
莫叫辜负好时光。

   1952年,他出生于岳西县古纺乡一个祖上五代没有一个人读过书的贫困家庭。 7岁时,他有幸走进了校门,却连基本的纸笔都没有,便饿着肚子用作午餐的山芋与家境好的同学交换笔墨。清晨,无知的牛羊伴着他在山坡上苦读;夜晚,昏暗的松油灯陪着他在寒窗前埋首。他,就是刘友林,一个只有小学文化却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连续自动制作名茶机、被授予两项国家专利的发明人,一个用自己亲身经历为我们诠释“有志者事竟成”的人,一个普通如石却能散发如钻光芒的人。

   6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冲掉了刘友林难得的求学机会,为了生活,他投师学习木匠,并以自己的勤劳忠实深受客户欢迎,在那个追求温饱的年代,满足于三餐却从来与刘友林的追求无缘。1985年,随着改革春风的吹起,他决定承包大队茶厂,将家乡大片养在深闺无人知的优质茶叶推向市场。在当时茶叶正处于严重滑坡的局势下,他凭着自己的不屑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使茶厂获得了喜人的丰收,谈到其中的艰辛时,他只是憨厚地笑笑,那笑容里,是历尽沧桑后的淡定。
   虽然刘友林以前并不懂制茶方面的专业知识,但他力求上进,刻苦钻研。白帽区农技站站长胡庆华对他的执着很是感动,他将自己的大学课本、《茶树栽培学》、《茶叶审评学》等书赠与他,和他一起研究茶的科学理论。从此,刘友林开始了专业的学茶,制茶,研茶之路。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刘友林从茶树管理上下功夫,对灌木丛生的茶园进行了高标准的改造,在茶树冠滴水外沿、开沟吊槽、加大肥培投入、对枯老茶树进行重修剪、对茶地进行增行补棵,通过两年的改造,树冠长势茂盛,为茶叶的高产优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林兰名茶厂现有绿色无公害茶园200余亩和1000多亩的农户基地,拥有现代化名优茶生产的厂房和设备,贯以产品优质而闻名。所生产的全国名茶、部优产品“岳西翠兰”,于1994年、1996年两度荣获名茶评比第一名。2002年,刘友林又通过不断探索创新,耗费十年心血,成功研制出极品名茶——“长岭兰芽”。
   2003年7月,刘友林成功对当地传统茶叶——“炒青”进行现代名茶生产工艺上的改进,从而又新创出物美价廉的名茶新品种——“长岭云绿”,倍受客户赞誉,市场发展前景广阔。2004年4月,林兰名茶厂被安庆市委、市政府评为“实施农业三项工程品牌先进单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车祸归途意感伤,
声声落叶助凄凉。
回观闹市思无际,
留恋西湖泪两行。
虽历灾星磨壮志,
定将痛苦换辉煌。
杭州此度真如梦,
拭目阳关路正长。
   为进一步提高制茶效率和茶叶品质,林兰名茶厂自1988年起,就已抛弃传统的手工制茶方式,积极探索机械制茶之路。凭着木工技术基础,刘友林自行设计出一张机械草图,从亲戚家借来300元钱,购回铁件,在自家一间屋里叮当敲了起来。为了研制制茶机,他执著地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不知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夜,图纸画了一遍又一遍,堆起来有2尺厚。对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山村,没有指导老师和合作者,没有任何参考资料,靠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试制和改进。没有资金,就向亲友借,向信用社贷款。有不少配件都要到100多里外的县城里购买或加工制作,往往回来一试,差几毫米,又得赶到县城里重新加工。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中,他认为光闭门造车不行,听说当时浙江出现了滚筒茶机,他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赴杭州参加茶机展览会的机会。会议举办者听说他的情况以后很是感动,将一套保密资料复印给他,当他入迷般地沉浸在资料中时,却突遭车祸,造成严重骨折。这一下半年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许多人劝他:“算了吧,何必这样找罪受。”妻子既气又心痛:“难道你比那些专家教授还聪明?死了心吧,为了机子一年少收入几万元不说,连性命也不要了?”看着堆堆废铁,刘友林也想打退堂鼓,然而,躺在床上的他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茶叶机的影子,于是,他又趴在床上反复设计、构想。历经十一年艰辛和上百次试验之后,刘友林终于在1999年成功研制出“林兰”牌自动制作名茶机,该机2001年3月被授予国家两项专利,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连续自动制作名茶的机械。除投叶外,杀青、理条、初烘、散热、复烘等工序全系自动流程,操作简便,性能优异,三个人即可操作,每小时产干茶10—15公斤。成品茶具有形状、色泽一致性强,香气高长,滋味醇和鲜爽的特点,刘友林自动制茶机的研制成功,使名茶制作效率提高了200倍,质量合格率达到95.5%,真正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由于采用他的全新制茶机,古坊乡新办了15家名茶厂,年产干茶30吨。“林兰”牌自动制作名茶机现已批量生产,除本地诸多兄弟茶厂纷纷抢购外,还畅销舒城、桐城、石台、霍山及湖北、四川等地,深受用户好评。
 
不与鲜花斗艳妆,
姗姗清影映山庄。
云间高卧情何逸,
雨后新生性自凉。
对月谈诗邀雅士,
延年却病胜仙方。
赴汤蹈火终无悔,
奉献人间一盏香。
   这首诗原是诵茶的,可我觉得用它来形容与茶已融为一体的刘友林更为适合。几十年过去了,当初一边放羊一边读书的少年用自己的坚持和执着终于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更可贵的是,在这期间他从未忘记学习,甚至还有所成就。现在的林兰名茶厂既是名优茶生产基地,也是岳西县明堂诗社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刘友林现任岳西县明堂诗社常务副社长,对古典格律诗创作、书法等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文中选用的诗均是刘友林所作)。以茶会友,以诗会友,是林兰名茶厂经营的独特风格,也从而造就林兰系列名茶的深厚文化底蕴。
   刘友林时有佳作发表于《安庆日报》、《安徽日报》、《中华诗词》等报刊杂志,诗作入选《二十世纪诗词大观》、《中华绿色诗词博览》等大型辞书,被誉为“茶农诗人”和授予“当代优秀田园诗人”荣誉称号。2003年、2004年林兰名茶厂两度与岳西县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林兰杯”茶之韵散文诗词大奖赛,深受岳西县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好评,为推动当地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

 

 
电话:0556--2369456 传真:0556--2369389 手机:13966432738 E-mail:lxl-70@163.com
版权所有:林兰名茶网(www.linlantea.com) © 2008-20012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安徽省岳西县古坊乡下坊村 邮编:246660
皖ICP备0500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