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诗社诗词赏析诗词赏析(历史版块)赏析一分为二君之《游天峡》
    
 
赏析一分为二君之《游天峡》
发起人:山外海  回复数:0  浏览数:5791  最后更新:2016/4/2 2:07:23 by 山外海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6/4/2 2:07:23
山外海
超级版主





三级会员

角  色:版主
发 帖 数:57
经 验 值:108
注册时间:2016/4/1
赏析一分为二君之《游天峡》

无题·游天峡(一)


作者:一分为二


万钧霹雳开幽峡,一脉溪流淌古今。

梅卧山中谁作伴?白云深处有诗魂。


    格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而诗作大开大合更为评论家所激赏。此诗四句,刚好“一字”一句,十分整齐。先看起句“万钧霹雳开幽峡”,可谓突兀而来,令人猝不及防,一开笔就直奔主题,追寻天峡的来历:“开天辟地之际,雷霆震怒,万钧之力从天际垂直而下,以无可阻挡之势劈向苍茫大地,始造就今日之幽美天峡”。句子真壮美!论空间是天地之广,何其大焉;论力度是万钧霹雳,何其凌壮!展示的是天地间至刚至伟的力量之美,惊心动魄,令人窒息!此句还有一妙,读者既可想象成上古巨神,手持开山霹雳利斧、凌空一劈之景象,如此则与奔放、瑰奇、多彩的神话传说相契合;而直观将其想象成地壳运动,其时必定电闪雷鸣,天昏地暗,也是切合实际;而我更愿意从欣赏的角度,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认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更觉韵味无穷。

    起句突兀奇特,自是不凡!如此一来,第二句的承接则有些替诗人担心了。因为如果接着描写刚猛之力则无疑画蛇添足;可行的办法是找出天地间至阴至柔之物力与其相对应,如此一来则非水莫属,而溪流、瀑布正是天峡的灵魂、精华所在,再好不过;至于空间,天地已是最大,再无它物可相对应,一般诗人则可能就此难住;不过“一分为二”思维广阔,想象丰富,终究找出一个绝妙,也是唯一能与最大空间相对的、能承受得起至刚之力的,那就是最远的时空---古今,一经啄磨,诗人便吟就了“一脉溪流淌古今”这一精当十分的第二句诗来。

    这当然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猜想,事实上诗人的思维过程是不是这样,我并不清楚,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短短两行诗、十四个字,已充分凸现出诗人功力之深厚,诗意之深刻。首先是平仄合律,更兼对仗工整,需要说明的是七绝在格律上并不要求第一句与第二句对仗,如能形成对仗自是更佳,如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皆如是:其中“万钧”对“一脉”,数量词对数量词,以大对小,愈显大之力愈大,小之峡愈幽;“霹雳”对“溪流”,以刚性名词对柔性名词,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还有一细节,“霹雳”两字皆为雷字头,“溪流”两字皆为水字旁,欣赏时亦不可轻轻放过;“开”对“淌”,动词对动词,词义上一刚一柔,与前两字暗合,无不妥贴;至于“幽峡”对“古今”名词对名词,虽非绝对,亦工,古今一词精妙之处前有所述,不再重复。其次从整句来看,第一句“万钧霹雳开幽峡”在写作手法上有些夸张、虚写;而第二句“一脉溪流淌古今”则完全是白描、写实的手法,故在写作手法也是完全相对的。接着我们将两句诗结合起来重新分析一下:这两句诗大开大合,通过天地之间、古往今来,万钧霹雳、一脉溪流,形成空间与时空、至刚对至柔的映衬之美,且“万钧霹雳”是垂直性,“一脉溪流”是平面性,如此又形成立体结构之美;且诗出有声(霹雳)有色(幽)、动(开、淌)静(峡)结合,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听觉上的震憾之大美,更令人无穷遐想:试想以天地至刚之力始形成,又历经亿兆年岁月、风雨,集天地精华之力所蕴养出的峡谷该是何其壮丽、何其美妙,又该是何等的惊世骇俗,诗句虽无一“美”字,实则美已力透纸背、沁人心脾!
   
    “转”之一字,说起来容易,落到实处则难。第三句“梅卧山中谁作伴?”用提问的方式一转,既轻盈又华丽,亦非一般人所能及。盖因前两句已将天峡之大美描写殆尽,再无可言,就象描写一位惊世美女,既已写明沉鱼落雁之姿、羞花闭月之貌,再写服饰之华美,已无必要,高明的做法,定当是写其心灵之美、品格之高,如此则不落俗套。在诗人的眼里,天峡就如这绝代佳人,她圣洁、高尚,令人倾敬、绝不可亵渎(此含义结合其它诗作更容易看出),峡谷中苍松翠竹、奇花异树比比皆是,然最能体现美人品格的还是梅花(梅树),其色如白雪,香如蕙兰,节如劲竹,骨如老松,逸似仙鹤,除此以外,再无它选。纵使诗人不是用拟人手法将天峡喻为心中的女神,就是纯以小处着笔,描写天峡实景之美,也非写梅花不可,否则难以与前两句诗中所描绘的大美境界相匹配,故写梅花看似随意、偶然,实则精心所选,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一句问得真妙!如不是问句则与上句的衔接不会这么自然,更难引出下句的“合”来,极可能出现“合不笼”,导致前功尽弃的结果;这问句还有一妙处,比如你在大街上,猛然遇见一风华绝代、心仪不已的梦中情人,却与你毫无关系,你只能远观,虽极度惊叹、折服,结果则可能是茫然失措,呆若木鸡,如此则美中不足;相反,如果你有机会和她一问一答进行轻松的交流,你的内心将又是何等狂喜与愉悦!当然这种意境需要读者下些功夫体味才可能会有。
   
    第四句“白云深处有诗魂”严丝合缝,完美收官!不仅极其圆满地回答了第三句的提问,更是对全篇的总结和升华。“白云深处”,言天峡之山高谷深,直达天际,暗合天峡之“天”字,并与起句“万钧霹雳开幽峡”相呼应;“诗魂”一词用得妙,此二字足堪也唯其方能与前三句抗衡、适配。同时世上唯有诗人独具诗眼、诗心、诗情、诗意(概称为“诗魂”),方才有这般瑰思妙想和高洁情操,从而发现美、探索美、追求美,享受美,如是樵夫则可能不会;“诗魂”二字将全诗从“生动”、物质层面的描写升华为“鲜活”、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享受,是全诗的“诗眼”,十分难得;当然也可将“诗魂”二字狭义理解为诗人(一分为二)自述,如此诗人的远大抱负和高洁情操则表露无遗。   
 
    最后,再从全篇简单分析一下,本诗篇幅虽小,然则内容丰富、寓意深远;起句突兀雄壮、承接浑厚自然、转折清新秀丽,结尾出人意表,又合情理当中;欣赏本诗,重点抓住“美”,本诗胜在想象奇特,格调高雅、形神兼备、字形、字义、音节、格律俱美,可谓气象万千,不失为一首难得佳作,在下认为当属“一分为二”代表性作品之一。诗之韵味只可意会,难以言表,就本诗而言,短短四句、二十八字,赏析文字至此已达二千余言,可谓以一当百,然精妙之处方才言之一、二,且多浅薄、粗鄙之论,诗人(一分为二)及读者自知,无复多言。

  • 联系我们 - 林兰诗社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SP2 ACCESS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09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4 1: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