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诗社诗词讲堂入门导引诗词曲格律与章法介绍
    
 
诗词曲格律与章法介绍
发起人:刘友林  回复数:0  浏览数:6621  最后更新:2016/4/2 4:04:33 by 刘友林

选择查看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  帖子排序:
2016/4/2 4:04:33
刘友林





二级会员

角  色:管理员
发 帖 数:26
经 验 值:55
注册时间:2011/1/27
诗词曲格律与章法介绍
    本文介绍诗、词、曲格律的格律常识以及章法。介绍古代诗律(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的相关写作规则。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魏的“乐府”、六朝的民歌,直至唐诗、宋词、元曲,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这里主要探讨一下其中的近体诗和词、曲,顺带提一下古风的特点,以及词曲与音乐的关系。



      一、近体诗律

      大家知道,唐代产生了一种新体诗,唐人称之为近体诗,有律诗(五、七言八句)、排律(超过八句,如中唐后科考限五言十二句)、绝句(五、七言四句)诸体。它们都要受到平仄、对仗、韵律等格律的严格限制,所以又称为格律诗。



      1、平仄

      (1)平仄的作用

      平仄在诗句中的作用是构成一种节奏,即利用平仄的交替,使声调多样化,造成诗歌抑扬顿挫、起伏回环的节奏美,朗读起来也铿锵悦耳。这里的平仄是按中古四声来区分的,其中,平声是一个中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降调,入声是一个短调。平声没有升降,平而长,故曰“平”;上、去、入有升有降而较短,故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现代汉语声调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中平声化为阴平(高平调)、阳平(中升调),上(低升或低平调)、去(高降调)仍为仄声,入声则派入阴平、阳平、上、去四声,其中入派阴平、阳平者,需加以辨识和记忆。常州方言保留了入声字,其发音短促有力,如“吃、屋、碧、白、洁……” 非常好辨别。

      一首好诗(包括词曲),除了平仄的交替,还应注意声情的变化。字声本身没有表情意义,但其读音的轻、重、缓、急、清、浊,常被用来表达不同色彩的内容和感情。如“东、江、阳”等字,发音宏亮,可诉之激昂之情;“灰、堆、求”等字,音调沉郁,可诉之哀怨之情;“花、条、遥”等字,声调上扬,可诉之轻快之情。另外,音节的组合,也有类似效果,如杜甫诗句“一去紫台连朔漠”,连用两个短调近韵以表沉郁悲壮;林逋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连用两个齐齿音,透出清盈幽雅;再如词句,李清照的《声声慢》里有大量“点点滴滴”这类的舌齿音,就显得音调幽咽怆气。

      (2)平仄的组合

      诗句的节奏(注意基本句型和节奏点):一般以双音节(即采用“平平”、“仄仄”双叠形式)为一个单位,奇数字的句式则另有一个单音节自成一个单位,放在句尾或插在句中。如七言为:2——2——2——1或2——2——1——2。

      诗篇的间、对、粘三规则(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在上下联是粘连的)。

      (3)平仄的格式(以七律举例,五律、绝句为其截取部分:五律为七律每句去首二字;绝句为律中分取上半部、下半部、中间两联或首尾两联),加括号为可平可仄:

      A、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仄的运用

      A、救孤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应救为“(仄)仄仄平平仄平”,避免两仄夹一平;

      B、特拗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应救为“(仄)仄平平仄平仄”,避免三仄脚;

      C、对句救:(平)平(仄)仄仄平仄,统一在对句救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仄仄,

        D、关于“一三五不论”,注意“(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不能不论(三平调)。(5)句式:一般七言是上四下三(五言是二三),细拆则与上述节奏相同。



      2、押韵

    (  1)押韵的位置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必要手段,便于吟唱和记忆。古人分韵,不含韵头,只要主要元音(或带韵尾)相同、声调相同,即为同韵。如阳(yang)、香(xiang)、光(guang),不论韵头有(i、u)或无,ang同即可押韵。

      近体诗押韵是固定的,皆为偶句,即律为2、4、6、8句尾,绝为2、4句尾,首句可韵可不韵。故只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不换韵。

      (2)押韵的规则

      因唐代官颁《唐韵》(195韵)过细,故唐人常有同用规定。南宋平水书籍(官名)王文郁,据唐以来习惯整编为106韵(其中平声30韵),即《平水韵》,至今沿用最广。

      除首句因是衬韵、可押邻韵外(五言不韵为常、七言入韵为常),双数句尾必须押同一韵部,且忌重韵和同义,如“花”和“葩”。

      几个概念:和韵(按他人诗所用韵做诗)分三种,即依韵(与原诗同一韵但不必原字)、用韵(用原诗韵字但不必依次)和次韵(用原诗韵字且次序相同);叠韵(次韵己诗);限韵(限用某一韵部)。



      3、对仗



      (1)对仗的要求

      对仗即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首句押韵例外)、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形成结构相同(或近)、意思相关(或反)的对偶句式。要求:

      A、上下两句的结构相同或字面相对,即句式和词组的语法结构应尽量相同,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等等;或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近似或特殊句式,可适当放宽要求。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上下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城阙”对“风烟”皆为并列结构,“三秦”对“五津”皆为偏正结构。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诗),“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其中“无边”是动宾关系,而“不尽”是偏正关系;“吹海立”是兼语词组,而“过江来”是连动词组,这些都属于字面相对。

      B、上下两句对应位置的词性必须一致,即词类相同的互为对仗,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古人对句名词和动词是主要成分,尤重名词相对,故独对名词细作分类(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动物、形体、人伦、人事),并注重同类对;此外,名词相对还须注意方位词(东、南、西、北)、干支(甲、乙、丙、丁)、专名(贾生对王粲)自成一类。其它也和今日语法不尽相同,如:形容词常与自动词相对(竹深--月出、云鬓改—月光寒);形容词作状语时,有时也与副词相对(才难尽—气益增);颜色词(除红、黄、蓝外还含金、银、玉、素、雪等)自成一类;数目(孤、独、再、群、寻常也算)、代词(君、子、公也算)、叠音(茫茫—黯黯)、连绵(寥落—流离)各自成一类。



      (2)对仗的安排

      正格为中间即第二(颔)、第三(颈)联对仗;变格:首联(偷春体)与颔或颈联两对,仅颈联一对(蜂腰体),此外,三对、全对亦可,全不对较少见。排律中间宜全对,绝句看截取情况,或对或不对。



      (3)对仗的类别

      A、工对:句型相同,词性一致,且小类也相同(邻类或常并提者如“诗酒”亦可)。此外,句中对(离堂思琴瑟,别路远山川)、反义对(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自动词对形容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也可算工对。颈联宜工。

      B、扇面对(隔句对):1—3、2—4相对。如“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C、交股对(错综对):相对的字词颠倒。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D、借对:借音,如“鸡黍—杨梅”借杨为羊,“沧海—蓝田”借沧为苍;

      借义,如“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借星宿为动宾词组。

      E、半对半不对,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是偏正对动宾。

      (4)对仗的避忌

      A、避合掌:名词同义或近义,动词、形容词、虚词除外。

      B、避同字,加强咏叹除外,如杜诗“汝书犹在壁,汝妾已辞房。”

      C、避四联尤其是颔、颈两联句法结构相同。



      二、古体诗浅谈

      唐及唐以后的诗人,除了写近体诗外,也还写古体诗,即于唐以前的诗歌中汲取营养,进行再创作。古风广义上即指古体诗,狭义一般指行、歌、吟诸体。



      1、  韵

      古体诗用韵稍宽,可一韵独用,亦可两个以上邻韵通用;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平仄韵不通押,上去可通、入声独用),还可多次换韵。押韵位址一般为首句及偶句(换韵首句也押韵为宜);另有七言柏梁体(汉武帝建柏梁台联诗故),句句用韵。



      2、平仄

      (1)入律(七言为主):融入近体句式(或准律句),并按平、仄韵交替;

      (2)避律: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如三字尾用三平调、三仄脚、仄平仄、平仄平,2、4字或4、6字同平同仄),且不拘对粘;

      (3)杂言或散文化,如李白诗作。



      3、对仗

      不作要求,仅修辞需要,可不求其工,古拙自然为好,不避同字,不对平仄。



      4、个人创作体会:

      (1)以作七言为主,在押韵上规范,如每四句一换韵(平仄韵交替换,押1、2、4,当作不同的绝句串联)或每一小节内容一换韵;在对仗上求晓畅;平仄可不拘;内容可新,但句型、遣词、炼字需求古,避免沦为今风或新民歌。多看前人七言体乐府和歌行。

      (2)作五言古体,以押入声韵为主,求古求拙,多用拗句。多看南北朝诗歌。



      三、词与散曲

      皆为配乐歌词(诗也有选用,如李白《清平调》),句有长短,即为适应音乐歌拍需要。因为是词配乐,故有固定词牌(按此填入歌词,亦名倚声),并对应相应宫调。

      中国古乐要弄清如下几个概念:音(乐音)、律(音高)、声(音级)、调(调式)。乐音有五音二变,依次为:宫1(do)--商2(rui)--角3(mi)--变徵4(fa)--徵5(sol)--羽6(la)--变宫7(si)。乐律则共有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单为律,双为吕),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以“黄钟”声最低,以上依次递高半音阶,相当于西乐的十二调。乐调称为宫调,即主音。如西乐五线谱定调,下加一线为C调1,“黄钟宫”则相当于C调。隋唐时有“二十八宫调”,到了南宋一般只用“七宫十二调”,俗名为:“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商调”。金、元宫调,基本类似。词的音谱已基本失传,已单纯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存在,所以词一般不注宫调了;而曲因为剧曲必须标注宫调,散曲则亦予以保留,所标宫调也仅仅是个形式而已。今人填词写曲注意平仄、节奏、顺口即可。更多相关内容敬请关注“诗词库”(www.shiciku.cn)的相关文章。



      1、词

      (1)词牌与词谱

      词起于隋唐,发展于五代,盛于两宋。初时配乐歌唱,故须按律制调,依调填词,并根据内容取名。如张志和《渔歌子》咏渔父生活,则以其为标题,即调名,后人用以填词,又名词牌。同调填多了,内容趋多样化,渐与词题无关,作者常另标题或加小序。此外,词牌取名还有沿用旧曲(《长相思》本乐府、《浪淘沙》本唐教坊曲)、摘诗词旧句(《西江月》取李白“只今唯有西江月”)、取传说人名地名(《沁园春》之沁园传为东汉沁水公主庄园、《虞美人》为项羽宠姬)、根据字数(《十六字令》)等多种,并有同调异名情况。词的调体繁多,一般58字以下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另有“令、引、近、慢”、“单、双调,三、四叠”之分。一支曲毕为一阕,全曲唱几遍,词就分几片(即遍、阕、叠),相同(叠)又名“重头”,不同又名“换头”。

      词谱即具体格式,可据前人作品概括,也可参照《钦定词谱》等现成格式。

      (2)词韵

      较诗韵为宽,且平仄不拘、有的还转韵和通押(据词调而定),一般上去可通,入声独用。用韵可参看现成韵书。押韵位置则依旋律顿拍而定,比较灵活。

      (3)句式与平仄

      词句虽长短不同,其实皆可从律句中化出,分解组合而已。词的拗句(固定),与诗句(不定)略不同, 有些地方用平用仄不可通融。

      (4)对仗

      无固定位置,每阕起首两句字数相同,以对为常;其它位置或对或不对。词对平仄不拘、同字不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韵脚可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散曲

      随着辽、金、元入主中原,兄弟民族乐曲开始风靡,并与民间小调融合,乃成新声新词,即散曲,并促进了元杂剧的定型。

      (1)北曲与南曲

      南曲沿用古五声音阶,保留入声,声调婉转,丝竹管弦(吹为主),行腔缓;北曲为七音调,无入声,节奏紧促,弦索器乐(弹为主),音调劲。我们讲曲一般指北曲。

      (2)平仄与句式

      北曲的声调已改变(入派四声、平分阴阳),平声不再是原来的中平调,其中阳平还变成了中升调,故平和上常互用,这时去声即显重要,有些地方限仄声之“上”、“去”,尤重每首末句。

      曲七言句式以上三下四较常见,亦有律句。曲与词最大的区别在于可衬字,衬字不论平仄、不拘字数、不限虚实字,但不能用于句末,尤不能作韵脚。

      (3)韵

      北曲因配胡乐,嘈杂凄紧,故用韵较密,不忌重韵,平上去通押,可参《中原音韵》。

      (4)对仗

      与词对大体相近,且另有特点,如:鼎足对(三句对)、连璧对(四句对)、首尾对、扇面对、衬字对、重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较为常见。

      (5)曲牌与特点

      或曰曲调,分小令、带过曲、套数诸体。曲较词灵活,同一曲调之句数、字数、平仄、韵式常有较大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节奏规律即可。具体可参现成曲谱介绍。

      曲的语言通俗、浅显、自然,不避俗语方言,近口语,亦庄亦谐,方得其妙。



      四、诗词曲的语法特点



      1、省略(常省动词、介词等)

      如:“横看成岭侧(看)成峰”,“山中(下)一夜雨,树杪(泻)百重泉”,“鸡声(鸣)(于)茅店(时)月(挂于天),(留下)人迹(于)板桥(之)霜”;“行舟(于)绿水前”。



      2、倒置(为适应声律要求作语法变换)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主谓倒置;“今日山川对垂泪”,动宾倒置;“谢公最小偏怜女”定语移到了状语位置。。。例子很多。



      3、词类用法

      名词常作动词,如“病树前头万木春”、“蔷薇几度花”;

      昔有“诗庄词媚”之说,近体诗慎用虚词语气词,如“白玉堂中曾草诏,水晶宫里近题诗”,“中”、“里”二字较虚,不若改“深”、“冷”。而词则不避,如“雁过也、正伤心”。



      五、章法



      1、布局谋篇

      要讲究起、承、转、合,所谓一气呵成,贯珠而下,不露痕迹为妙。



      2、  方式方法

      宜有主次、虚实之分(如作画之主景与留白),“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注重修辞与炼字,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恰当用典,来丰富诗词曲的意蕴;以抒情的方式为主,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并适当加入自己的情感来写。诗有五忌:“格弱则诗不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宜多看多思。



      3、 举隅



      (1)开头

      A、起兴:“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

      B、写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蝶恋花》(宋·苏轼)

      C、抒情:“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浪淘沙令》其二(唐·李煜)

      D、议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与诸子登岘山》(唐·孟浩然)

      E、发问:“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F、设辩:“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重别李评事》(唐·王昌龄)

      G、追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H、比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唐·贺知章)

      I、背景:“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秦妇吟一》(唐·韦庄)



      (2)作结

      A、写景:“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B、抒情:“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宋·黄庭坚)

      C、问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E、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唐·李煜)

      F、议论:“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唐·杜甫)

      G、递进:“雪压钓鱼舟,更在梅花外。”《生查子.雪夜忆永安潮》(清·钱斐仲)

      H、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I、叙事:“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宋·苏轼)

      J、扣题:“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长门怨》(唐·齐浣)



      (3)绝句

      A、以“试问”、“为问”、“借问”等作转,三、四句连属诘问;如: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又和刘景文韵(宋·苏轼)

      B、以“何”、“谁”、“几”、“安”、“哪”等作诘转,尾句作答;如: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魏王堤(唐·白居易)

      C、以“不知”等诘问语作转,其下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唐·贺知章)

      D、以“莫愁”、“莫向”、“莫怪”、“莫嫌”、“莫道”、“莫笑”等作转,尾句申明其意;

      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E、以“无端”作转,首二句外插入他意;如: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游城南十六首 落花(唐·韩愈)

      F、以“只有”、“最是”等作转,再以“犹”、“还”、“依旧”等呼应;如: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其一(唐·张泌)

      G、以“纵”、“任”、“总”等作转,再以“亦”、“只”、“终”、“犹”等呼应;如: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山行留客(唐·张旭)

      H、作今昔之比较,如首二句多用“昨”、“前”、“昔”、“少时”等字,第三句则应以“今”字;如:

      昔年曾伴董娇娆,长把春山笑倩描。

      今日梁园空见画,鸟啼花落鬓萧萧。——栀子画眉图其二(明·李祯)

      首句亦可不用“昔”、“前”等字,隐含其中可也。如: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题禅院(唐·杜牧)

      以上的介绍和举例,比较粗浅,希望抛此烂砖,能引起大家深入研究的兴趣。所谓“大匠能示人规矩,而不能使人巧悟。”要想作好诗词曲,必须多看、多思、多练,其中多分析、多总结、举一反三,才是最重要的。



      附:习作数例,抛砖引玉

      乐府.乌夜啼

        时人热衷出洋,或留学或移民。然签证难得,夫妻双飞尤为不易。偶用乐府旧曲,为旷夫怨女一叹。

      春风杨柳绿含烟,红烛楼头夜不眠。

      玉颜暗老留守女,隔洋欲寄相思语。

      网中忽来分手书,独倚芸窗泪如雨。



      七古.邻女歌

        昔有郑人蕉叶覆鹿、淳于棼槐根蚁国封南柯太守事,皆一梦而已。今亦有妙龄女子贪物欲、恋富贵,依傍豪门,作登天梦想,终难得善果。余惜之,悯之,乃走笔作歌,成转韵三十二句云尔。



      东邻有女年双十,瑶池仙子人间谪。

      碧桃花映雪凝脂,天下美眉失颜色。

      有缘傍得富家郎,人生苦短醉一场。

      宁在宝马车中死,不甘蜗居奔波忙。

      

      良辰但求曾拥有,美景何必天长久。

      爱情买卖处处闻,世人笑贫不笑丑。

      金屋筑成度春宵,香车驰过赶春潮。

      欧美时装寻常见,港澳派对几回招。

      芙蓉衾薄疏鸾凤,玫瑰露晞落花冢。

      薄幸儿郎新妇来,霹雳惊破鸳鸯梦。

      

      江南水碧杨柳青,杨柳随风总无情。

      郎情妾意东流水,红颜自古误终生。

      连理枝头新燕宿,团圆月下旧人哭。

      以色事人能几何,槐根蚁乡蕉阴鹿。

      西楼又舞金缕衣,酒绿灯红笑语随。

      寄语傍富后来者,珍重花样年华时。



      七律.沧桑三感(其二)

      黑貂尘满几输赢,渐厌机心懒世名。

      秃笔已枯犹带色,老怀多感却无声。

      风帘不隔台城柳,月榭那闻子晋笙。

      万籁潜收寒夜永,诗成转枕梦难成。

      注:

      (1)据《战国策》载,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貂敝金尽而归。

      (2)唐韦庄诗云:“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3)据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载,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于缑氏山巅乘白鹤升仙而去。



      七律.无题

      白门寥落渐生苔,青雀西飞散落槐。

      雾失虹桥空辗转,香消绿袂独徘徊。

      灵风有意含烟去,冷月无心照影来。

      神女堪嗟原是梦,鬓丝寸寸已成灰。

      注:

      (1)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

      (2)青雀即《山海经》中为西王母所遣之使者青鸟也。

      (3)魏曹植离京途经洛水,梦甄氏为洛水神女,乃作《洛神赋》。



      喝火令(三首)

      番风已试,旧梦渐杳,睹景思昔,情不能已。

      和泪梨花面,含情柳叶眉。似羞还喜语低低。欲说来年旧约,莫使又相违。    红袖何堪忆,青梅岂可追?心魂空有梦相随。酒醒灯昏,酒醒画帘垂;酒醒星稀月落,顾影不胜悲。

       

      朔气凝花露,迷烟锁树岚。晚风城陌雨斑斑。怅悔心肠犹窄,衣薄任春寒。    香篆情难了,锦书人未还。蓬山已隔九重天。惟有相思,惟有对愁眠;惟有梦中携手,同倚画栏边。

       

      门掩瑶琴静,堂空画笔闲。新词一曲且无眠,遥盼手机传信,几度暮云间。    红豆分明在,青衫逐渐宽。多情自古总难全。惆怅今宵,惆怅月偏圆;惆怅流年似水,何日共婵娟?



      [中吕]山坡羊

      新浪微博注册有郭某某者,自封为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并高调炫富,引发网友热议。

      红商有路,黄金无数。小娘儿偏有干爹护。富何如?贵何如?流光容易消磨去。范蠡石崇都做了古。荣,也是虚;枯,也是虚。



      [南吕]一枝花

      西南五省大旱,闻喜降春雨。

      秧苗清减了绿肥,桃李飘零了红瘦。望茫茫黄尘三尺厚,叹悠悠白水一时休,千万亩作物无收。正五省灾情透,是百年难遇秋。贮不住都粮米空仓,当不的也泥茶下口。

      [梁州]新浪网思源行动,红基会送水车流,同胞有难齐伸手。我这里心牵坝寨,他那厢爱锁山沟,血浓于水传递着深情久。眼觑着志愿者你一元钱他一瓶水捐钱捐物谁肯落人后?哎呀!端的是爱满神州。

      [尾声]喜煞人惊雷忽打黄昏后,骤雨初生天际头。泼喇喇广洒甘霖夜连昼。解旱情施高炮气象作业趁时候,谋对策下田畴农科服务当助手,只愿的万户开颜笑回首。


  • 联系我们 - 林兰诗社 - 论坛存档 - 返回顶部
    Powered by BBSXP 2008 SP2 ACCESS © 1998-2024 Yuzi.Net
  • Processed in 0.11 second(s)
    Server Time 2024/5/2 6:21:48